亮红灯 中国过半省市地方债务率越警戒线
两会开幕在即,2023年中国许多的经济指标成为外界关注焦点。近日,有分析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上升,过半数省市的债务率已超过官方自设的预警红线,然而,财政部最新表态仍指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可控。
彭博社(Bloomberg)2月27日报道,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经济风险之一是各省不断增加的债务。这篇报道根据中国官方数据计算得出,2022年,在31个省份和直辖市中,至少17个省市正面临严重的财政紧缩,债务率、也就是地方未偿还借款超过收入的120%,已经超过中国官方自设的警戒红线。其中,天津市的债务余额为自身的综合财力近三倍,位居首位。
综合财力指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型的预算收入以及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等总和。财政部2020年曾指出,中国已对地方债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省级政府的债务率预警设在120%。
分析指出,截至去年底,地方政府未偿还债务超过人民币35万亿元。业内则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被严重低估。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持相同观点。他说:“实际上有10个省(债务收入比)应该超过了200%,其中一个地方应该超过了300%。”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经济风险之一是各省不断增加的债务。(路透社/资料图)
过度防疫与房地产行业爆雷 加剧地方债务危机
在美国的宏观经济学者李恒青分析,在三年疫情重创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仅整体税收下滑,还要加大减免税额、提前退税的力度。同时,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一度占地方财政收入40%的土地流转费锐减,加剧恶化地方财政赤字。
李恒青说:“地方政府为了保住主体经济和中央的要求,每一个退税都是支出。另外就是疫情防控。疫情防控的大量支出是由地方政府负担的。尤其是组织人员这部分,包括‘大白’和维护当地秩序的警察和社区工作者。”
李恒青指出,地方的债务危机正是市营公交车停驶、公务员返还津贴等新闻频频见报的重要原因。
彭博社分析提到,高债务水平可能会迫使地方政府缩减支出,并将资金压力转嫁至中央。此外,还可能促使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低利率,以控制各省的还款负担。
报道援引高盛集团经济学家王立升(Lisheng Wang)的分析说,债务水平上升,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和服务成本增加,并限制了地方在资本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
王立升还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可能会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债务快速扩张,另一方面考虑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通胀压力。
财政部:债务风险可控 继续支持地方举债
尽管外界对中国的地方债务有所担忧,3月1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记者提问时却表示,中国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李恒青认为,解决债务危机最关键在于重振整体经济而不是继续扩大举债。他说:“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经济回升的可能性非常有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地方政府能够有能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也是非常有限的。”
李恒青还说,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会大大提高未来的融资成本,从而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继续举债)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被动应对,把问题弄得更大。”谢田说:“如果不作出彻底的政治改革和政府结构的改革,是没办法消化这些债务的。现在没有任何经济增长动力来支持中共财政收入,消减债务负担。”
据彭博社报道,北京正考虑今年设定3.8万亿元的地方专项债券配额,低于2022年的发行量。
悲观情绪蔓延 中国今年GDP能否“保五”?
今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除了要决定中国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和新一届政府以及人大政协领导人选,还将审议总理工作报告和今年的财政预算案。至于今年的经济增长能否达到5%,也将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及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本周六及周日召开。这是5年一次的换届会议,议程的重点包括表决新一届中国国家机构和政协领导层人选名单。此外,新冠疫情基本结束后,即将卸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受到外界关注。
中国去年经济同比增长3%,远低于去年高层定下5.5%左右的目标。今年一月,各地政府声称今年经济增速可出现大幅反弹,其中海南省将GDP增长目标定到9.5%、西藏为8%,其余大部分省市定在5.5%左右。市场估计,国务院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以上。
各地政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海南省政府的目标是9.5%。(网络图片/古亭提供)
居民消费下降 颓势无法改变
时事评论人夏清泉本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将投资、消费以及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其中房地产作为主要动力,但是现在经济发展出现了颓势,大部分居民收入减少,不愿消费,经济难以增长。他说:“你现在想拉动投资,你想可能吗?现在上、中、下的消费理念,宁愿求其下。另外,现在的物价谁也说不准。浮在面上的,有不足百分之十的人该套现的套现,该跑路(出国)的,都已经把后路做得差不多了。这些年,谁投资谁倒楣。”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随着各种生产活动、投资、消费逐渐恢复正常,若将目标定在5.5%是合适水平。他认为,减稅降费等减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要持续发力,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为经济活动提供相对宽松环境支持经济增长。
不过,疫情三年,广东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因难以负荷各种税费和订单骤减,选择关闭。东莞一大型玩具厂招聘中介说,农历新年假期后,工厂再次让员工放假三个月:“从2月份放到5月份,连续三个月啊,这几万人怎么办啊,又要出门跟大家想如何转其他的工作,不是我招不到人,是没有厂。”
“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体衰落
时事评论人士蔡先生认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江苏“长三角”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持续萎缩、出口快速下降,与供应链转移有密切关系。他说:“长三角不行了,珠三角也不行了。还有哪个地方能行,现在没有一个地方给中央财政贡献真金白银。老百姓要过日子,老百姓也有比较,日子过得越来越差,大家都有亲身感受。”
虽然今年是中国政府换届之年,学者相信中国整体经济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经济运行将奉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政策。但是房地产市场疲弱,各地政府无法依赖占财政总收入近七成的卖地收入维持运行,势必增加各种收费来弥补不足。